(通讯员:谭诗涵、贺兰棋/摄影:冯盼慈、任惠珊)2025年8月24日至27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渝林新变队”赴重庆市城口县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第二十五条明确提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健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制度”。林地是农村和农民的重要资源,也是农民土地制度变革的重要着力点。在这种国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背景下,重庆市城口县作为先行区,积极探索以“整社流转经营”为核心的林权改革模式。该模式通过放活经营权、推动规模化流转,有效激活林地资源,带动农民获得多元收入,并壮大集体经济,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范例。团队围绕“整社流转经营:新时代乡村林地制度改革助推农民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这一选题,深入了解当地林权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8月24日,团队成员抵达城口县。初到县城,队员们便被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山区特色路况所吸引。城口县四面环山,周围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极高,其丰富的林业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当地对林地资源的重视和自然条件也与本次社会实践主题十分契合。在对地理环境进行初步考察后,团队立即联系了城口县政府林改办主任,初步沟通了调研计划与内容,为后续深入访谈和实地考察做好充分准备。
8月25日,团队提前梳理了重庆市及城口县林改相关政策文件和相关报导,带着问题前往城口县林业局,与林改办主任进行了深入座谈。主任详细介绍了“整社流转经营”模式的核心内容,重点讲解了经营权如何分割、政社边界如何划定、以及该模式在实践中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保障。他指出,城口县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通过“承包权稳定不变、经营权集中流转”的方式,有效激活了林地资源,带动了农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他还提到,城口县不做“无用功”,无流转价值、不被看中的林地,不主动去做矢量化,大大降低了财务和人力成本。
随后,团队成员就林改在其他地区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城口县的创新做法及当前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踊跃提问。主任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一一解答,并强调“整社联户”模式在促进规模化经营、降低交易成本、保障农户权益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提出了城口经验如何进行推广和适配城口模式的地区与情况。队员们认真记录,并就下一步深入村镇、农户和企业调研的具体安排进行了沟通。
通过此次访谈, 团队对城口县林改的政策背景、实践路径和初步成效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为后续深入田间地头、访谈林农和企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8月26日,团队根据林改办主人的推荐来到了城口县高燕镇。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区,高燕镇通过“三权分置”改革破解林地碎片化难题,同时创新融资模式、吸引企业入驻,使当地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改善了当地经济。团队首先到达康养地,对正在度假的老人进行了访谈,老人表示,当地康养产业发展兴旺、环境优美,既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增收,又秉持了环保发展的理念,成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随后团队前往了当地中药产业的林地,在众多林下经济项目中,该地最为重视中药材项目。团队了解到,当地的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充分研究中药材生长条件,还开展仿野生种植,截至目前,已建成标准化仿野外种植区40个,为当地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而在对当地林农的采访与问卷调查中,团队得知,当地林农对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合度与参与意愿很高,许多林农表示收入渠道增多,经济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原本的“低产低效林”被改造成了当地林农的“摇钱树”,当地林农也表达了对有关部门作为的感激和满意。
8月27日,团队对这几日的访谈记录、农户反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成果进行了综合整理。随后队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团队不仅验证了前期政策解读中的猜测,也发现了许多实践中的真实细节与困境,进一步丰富了调研报告。
通过对城口县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实践的深入调研,“渝林新变队”亲眼见证了林权制度改革在盘活林地资源、促进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上的强大作用。城口县的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证明,深化林改是释放乡村发展潜能、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路径,三权分置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同时,城口经验为乡村振兴与农民致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方案,为周边林改政策创新提供了新途径。
最终,团队不仅深入理解了“整社流转经营”模式的运行机制与政策内涵,收获了大量案例与农户意见,为研究林地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反馈。城口县的创新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深化林权改革是激活乡村自然资源、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路径。团队也将持续总结提炼城口经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