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哲学院“哲思学堂”青苗班学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主题学习,围绕学习内容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与学习心得。
深学笃行担使命,青春奋进三农路
鹿杨国政2401
通过深入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根本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擘画,不仅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方向,更让我感受到新时代青年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当“保障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这些词汇从政策文件跃入现实,我愈发清晰地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正呼唤青年一代在田间地头书写担当。
“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的论述让我陷入深思。端着手机阅读的我,眼前浮现的却是东北黑土地上轰鸣的收割机、中原粮仓里金黄的麦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每一粒粮食都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作为非农学专业学生,我虽不能直接参与育种攻关,却能从光盘行动做起,在校园食堂践行节约理念,在社交媒体传播粮食安全知识。那些驻守实验室培育良种的科研青年,那些扎根基层守护耕地红线的干部青年,都在用行动告诉我:守护“大国粮仓”没有旁观者,每个青年都能成为防线上的螺丝钉。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愿景,让我看到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这不仅是修路盖房的经济课题,更是重塑乡土文明的价值命题。当文件提及“完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时,我突然理解家乡小镇新落成的文化广场为何总聚集着跳广场舞的老人、打篮球的少年——那正是现代文明浸润乡土的真实写照。作为青年,我们既要为乡村带去电商直播、智慧农业的新风,也要珍视祠堂古树、乡音民谣的文化根脉。乡村振兴不需要人人都成为“新农人”,但需要每个青年都成为城乡融合的纽带,用知识打破偏见,用行动消弭隔阂。
指示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让我重新审视青年的时代坐标。从“枫桥经验”到“数字乡村”,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始终需要青春力量。在返乡创业青年搭建的助农平台上,在大学生村官建立的村民议事群里,我触摸到治理现代化的青春脉搏。这启示我们: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不必拘泥形式,既可以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也能通过技术创新赋能治理,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用文化创意激活乡愁。
掩卷深思,这不仅是政策宣示,更是一份交给青年的时代问卷。当我们将“粮食安全”转化为日常的敬畏之心,将“乡村振兴”具象为对乡土的热爱之情,将“基层治理”升华为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便已在平凡处为三农事业注入青春力量。我坚信,每一代青年与土地的对话,终将凝结成中国式现代化最厚重的底色。
学习《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心得体会
哲学2401向施燕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演讲,我深刻感受到这一倡议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与时代价值。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合作之路,更是人类文明交融的桥梁,为全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出来,这条丝绸之路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相互贸易的成果,更带来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文化交融……
目前,不仅仅是中国,各个国家都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深知,唯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才是各国突破历史洪流的办法。具体应该如何做,我认为丝绸之路所凝聚下来的精神给了我们回答——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载体,一带一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回应了时代的呼唤。面对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的逆流,它用实际行动证明合作共赢才是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钥匙。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始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各国携手前行,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这一项项成功,何尝不是在向我们证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正确性呢!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感责任重大。一带一路不仅是国家间的合作,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无论是投身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促进文化交流,抑或推动科技创新,我们都应以务实行动践行这一伟大倡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为我指明了方向:以开放之心拥抱世界,以合作之志共创未来,让古老丝路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永恒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