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琴

发布者:汤彪发布时间:2025-04-24

李格琴,法学博士,教授

硕导:是 博导:否

e-mail:105323674@qq.com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全球媒体与传播中心访问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政治学系国际事务教研室,国际关系硕士点导师组组长。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世界史硕士学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博士学位,主要讲授外交学、国际传播学、西方外交思想史等专业课程。

主要从事国际安全、战略传播、国家形象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已出版专著两部,编著一部,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完成省级社科基金一项,横向课题两项,在《国外社会科学》、《现代国际关系》、《国际安全研究》、《外交评论》、《武汉大学学报》、《太平洋学报》等学术杂志发表相关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数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具体科研成果:

论文:

1.《美国“锐实力论”的战略传播与中国应对》,《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1期;

2.《美国国家战略传播机制的特征及特朗普政府涉华战略传播》,《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3.《关于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再认知——冷战后美国学界对日研究的厘析》,《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0期;

4.《英国应急安全管理体制机制评析》,《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第2期;

5.《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政策的评析—调整、局限与变局》,《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3期;

6.《国际政治本体安全理论的建构与争论》,《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7.《本体安全理论介入国际政治研究及其创新价值》,《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1期;

8.《从社会学视角解读“安全”本质及启示》, 《国外社会科学》,  2009年第3期。

9.《欧盟非传统安全治理:概念、职能与结构》,《太平洋学报》,2008年第2期。

10.《国际政治中的“文明冲突”范式新解——重读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世界民族》,2008年第1期;

11.《中国能源外交的新问题及其对策》,《当代世界》,2008年第2期。

12.《大国成长与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10期。

13.《西方国际合作理论研究述评》,《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论文转载《西方国际合作理论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1期。

14.《中国国家形象塑造遭遇西方压力》,《湖北日报》理论版,2008年10月12日。

15.《西方国际安全研究的社会学视角——欧洲学派与美国学派比较探析》,《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16.《对中国外交学课程教学创新建设的思考——<外交学概论>课程教学创新》,《外交评论》,2006年9月;

17.《国际政治文化研究范式及其评介》,《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9月;

18.《欧盟介入伊朗核问题政策评估》,《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D7《国际政治》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专著:

1.《新世纪国家战略传播的发展与实践》,长江出版社,2023年12月。

2.《欧盟安全机制:一种社会学视角的分析》,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编著:

1.《当代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


科研项目:

1.《全人类公共价值视阙下中国亚太话语的建构与传播》,项目编号23BKS14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当代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湖北省社科基金, 项目编号32413101005  

3.《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遭遇跨文化冲突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横向项目,项目编号32516101001

4.《湖北省水情教育基地资料收集与分析》,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横向项目,项目编号【2020】科研(科)字第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