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行万里】双碳目标下的绿色答卷: 以金光集团(APP)为例探索企业生态责任激发与绿色转型路径

发布者:陈意萍发布时间:2025-03-28

  (学生通讯员/摄影:廖文桢)在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金光集团(APP)通过创新生态责任实践,探索出一条企业效益与低碳环保协同发展的绿色转型路径。2025年2月11日至12日,绿泽领航者团队深入广东省清远市、韶关市,对APP(中国)林务广东事业区进行实地调研。该团队由政治学理论2024廖文桢、政治学理论2024龙蓉玲和中外政治制度2023王茜组成,调研旨在系统总结其生态责任实践经验,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调研过程:多维度探索生态责任实践

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考察、访谈与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金光集团“认知驱动—行动落地—绩效呈现”的三阶段框架展开。调研组走访了韶关林场等地,深入了解其营林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及智慧林业系统的应用场景。

首日:战略对话与制度探索

2月11日,实践队前往APP(中国)林务广东事业区与相关负责人座谈。区域行政主管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广东林务的运营概况。随后实践队员们与认证部门主管进行访谈,询问公司在履行生态责任方面有何作为,主管重点分享了生态责任实践的核心举措:严格执行“砍一棵树种六棵树”的补偿机制、回收化肥包装纸以减少土壤污染、通过勤前讲习和专题培训强化环保意识以及将高保护价值森林管理纳入营林全流程。最后,广东区域总经理会见了实践队,并表示对该项目调研的支持,配备车辆和人员跟随实践队第二天去往林场。

次日:实地见证绿色奇迹

2月12日,团队成员在APP(中国)林务广东事业区生产处造抚主管的陪同下在韶关林场展开深度考察,韶关林场副场长带实践队参观林地。实践队员们首先看到的是从煤渣地、石头地里长出的树林,这处林地之前是一个煤矿厂所在地,实现这番景象的吕亦胸林业员为实践队员们讲解了挖地、运土、下苗、施肥的种植过程。林业员的攻坚克难使得原本只规划了八十亩的宜种植面积扩大到了实际一百二十多亩的林地面积,煤渣与石缝中挺立的林木,成为土地高效利用的鲜活案例。




随后,无人机勘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展现了科技赋能林业管理的创新实践。接着,实践队前往了一处正在进行砍伐的林地,恰巧碰上工人开工便观摩了一会儿机械采伐。韶关林场副场长告诉实践队员们,“以前都是人工砍树、拖树,行走在林间。现在只有伐倒是人工操作,后续的步骤都是机械化的了。机械的进退场也有预留专门的道路,不会对林地产生破坏,并且大大提高了伐林效率。”

最后,实践队来到了GBB140202-C12小班实现林木年均生长量(MAI)达4.23立方米/公顷·年的林地。目光所及,笔直的树干如绿色巨柱般向天空延伸,树冠交织成密不透风的穹顶,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间洒落,在地面投下斑驳的金色光斑。新生的枝叶泛着鲜嫩的翠色,与深绿的老叶层层叠叠,勾勒出森林的深邃与丰饶。置身于此,人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被一种原始的宁静包裹,大家都说舒服得不想离开。同时,漫步在林间,实践队员们也发现了桉树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丰富,有薯蓣、华南毛蕨、鬼针草、铁仔等,展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协同效益。

除此之外,沿途中实践队在车上看见了沿江的林地,主管告诉队员们这样的林地会设置隔离带以防止污染水源。


调研成果:生态与效益的双赢

金光集团的实践表明,绿色转型不仅是国家战略要求,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企业生态责任实践将更加精准高效。调研组呼吁更多企业加入绿色转型行列,共同构建多层次、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助力“双碳”目标全面落地。  

此次调研以金光集团为镜,映照出中国企业以创新破局、以责任筑基的转型之路。在生态与效益的平衡木上,每一步探索都在为“双碳”目标注入坚实力量。


学院新闻

    最新更新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