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EL“哲思南湖”读书小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会顺利举办

发布者:毛丹丹发布时间:2025-03-07

(通讯员 董意 万雯)书海弋,翰墨留香。2025年2月27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UEL“哲思南湖”读书小组于望湖驿站113室成功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会。马研会读书小组督导员郑恩羽线上督导,刘静主持会议,小组全体成员参加。

会议伊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志愿者、读书小组督导员郑恩羽进行自我介绍。主持人刘静简要介绍小组概况,并就读书会活动开展的要求和即将到来的中期检查进行说明。

随后,小组成员围绕《〈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及其相关内容交流研读心得。钮晓艳同学以“句读”的方式汇报了《序言》的历史背景、写作原因和主要内容。她指出,《序言》是马克思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所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马克思叙述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并精辟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胡莹同学从“市民社会”及其与国家的关系出发,揭示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以及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她强调,《序言》中所阐明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不仅为理解社会结构和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吴银霞同学具体分析了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的理论演进及其辩证关系。她指出,“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是对历史规律不同维度的表述,资本主义的长期性不否定其必然灭亡的趋势,而经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并未违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

在主题讨论环节,万雯同学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唯物史观的三个维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读书感悟。首先,她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将资本主义制度置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考察,指出了这一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其次,依据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达,她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维度、批判维度和人学维度,并强调“经济决定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最后,她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在研究方法上马克思创造性地将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使得哲学走出了思辨的魔障,使得经济学走出了非历史、无批判的实证的形而上学基础。易宗星同学以理论基石、历史辩证法和现实意义三个关键词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她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我们理解社会形态的演进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序言》中关于社会形态演进的基本序列的阐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展现了历史辩证法的科学力量。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解全球化、科技革命等现代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框架,其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会后,马研会督导员郑恩羽就活动形式的完整性、丰富性等展开点评,并鼓励小组成员将原著阅读落到实处、武装头脑、启迪智慧。

本次读书会历时两个小时,分享现场气氛浓厚,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将经典文本的铅字转化为思想的钢印,将经典著作的智慧结晶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密钥”,在阅读中不断升华,在交流中不断进步,所思所感所讲如同阵阵涟漪,在读书小组中引起心灵共鸣。


科学研究

    最新更新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