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博论坛】张熊:“新马克思阅读”的价值形式理论研究

发布者:毛丹丹发布时间:2024-06-29

【作者简介】

张熊,曾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24年6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为王雨辰教授。2023-2024学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论文简介】

自2020年12月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会议报告明确提出了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等论断。而要为资本发展设置合理合法的制度与规则,我们就要先正确地认识资本,马克思的《资本论》显然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和利用的理论资源。“新马克思阅读”是当代西方一股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基础,捍卫和重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新兴理论思潮,“价值形式理论”是其研究资本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成果,这就决定了研究和吸收“新马克思阅读”价值形式理论的有益观点,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本篇论文把选题定为《“新马克思阅读”的价值形式理论研究》,有着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说,“新马克思阅读”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阿多诺的学生,他们的理论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不为人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线索,对他们的研究可以填补我国学界在这方面的空白;第二,“新马克思阅读”提出了一条研究马克思思想的全新路径,即价值形式分析,对这一路径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第三,“新马克思阅读”的价值形式理论既澄清了人们对马克思思想的诸多误解,又对马克思本人的观点本身提出质疑,给出了一种忠于马克思思想一致性的独特性解释,研究这一问题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第四,批判地吸收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成果,有利于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繁荣发展。

论文梳理了“新马克思阅读”以“拜物教”问题为核心,从开启价值形式理论视域,到立足于批判理论和资本理论两个更高的维度,通过对马克思思想的再阐释,继续推进价值形式分析的逻辑进程。论文还阐述了“新马克思阅读”在为批判理论寻找一个坚实的经济学基础,以“货币价值论”为基础重建和发展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与资本理论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方法,显示了价值形式理论作为马克思思想阐释路径的独特性和解释力。论文的最后部分对“新马克思阅读”的价值形式理论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由于国内学界对这一思潮及其理论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篇论文在观点、视角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特别是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成果,对“新马克思阅读”的价值形式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评析,得到了论文评审专家的高度肯定。

研途心语

我最早形成读博的想法是高中,那时的好友向我描绘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美好。可以说,我从本科阶段就开始为自己走上大学讲台进行谋划,能够博士毕业,也是我坚定自己选择的结果。但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高中时的我并不了解成为一名博士或高校教师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只是懵懂地一路求学至此。读博后,我才发现攻读博士学位是这样辛苦的事情。面对大小论文的压力,我时常失眠,或者因为面对论文不知如何下笔而沮丧,这些情绪总是能引起同样读博的同学的共鸣。因此,在我看来,能够顺利完成博士学业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他们一路克服了这样或那样的阻碍,最终坚持了下来,“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本硕博跨了三个不同的专业,能够在转入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后快速学习成长,我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要重视文献的阅读。哲学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献进行的,不仅要阅读原著、原典,还要阅读优秀的研究专著,更要阅读讨论前沿问题的学术论文。只有用问题意识把这几个方面的文献联系起来,才能使文献焕发生机,内化为自己的理解。

第二,要多进行论文写作。哲学专业的学术论文既是其观点表达的场所,也是其思维呈现的方式,因此,哲学专业优秀的论文既要有见解深刻的问题提纲挈领,又要有简洁流畅的行文表达思想。做到这一点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逐渐领悟。

第三,哲学研究者应该多阅读逻辑学的著作。由于哲学专业的研究主要在思维领域中进行的,而逻辑学又揭示了思维的规律,提出了观点论证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思维原则,因此只有具备逻辑学的知识,哲学研究才能是科学的、严谨的。

经过博士阶段的学习,我尽管初步具有了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但仍感前路遥远,正如《游褒禅山记》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我用这一段话勉励自己,也勉励有志于读博的同学,希望我们都能看到努力攀登后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