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家与中国哲学知识论工作坊”暨第二届“现代新儒学青年论坛”在我院成功召开

发布者:姚春平发布时间:2022-06-13

(通讯员 王馨艺 李雪珂)2022611日至612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主办的“现代新儒家与中国哲学知识论工作坊”暨第二届“现代新儒学青年论坛”顺利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盛会。

611日上午8:30,哲学院副院长朱松峰教授在我院二楼会议室致开幕辞,表达了对本次论坛人文友会的期许。

(线上线下全体与会学者开幕合影局部)

 接下来是会议的主题演讲环节,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的弟子、来自香港新亚研究所的卢雪崑教授做了题为《论康德为认识正本清源及牟宗三先生实践的认识学说之根据》的发言。她强调康德哲学与牟宗三的思想关联,认为康德从根底上改革了西方传统的知识理论,其开创性的洞见在于解释了人类认识的本质不是对物自身的性状认识,而是关于能够成为人类认识客体之物与人类认识机能的关联的认识。牟宗三基于本心自体给其自己“天理”这一理性事实而展开儒家的形而上学,把握到了康德在理论哲学之外确立的道德哲学要义,并将孔子传统“成德之教”恰当地归于“道德哲学”,即“实践哲学”,以此将孔子传统之本质确立于“道德哲学”,而区别于一般泛论的伦理学、品德修养学等混杂儒学,由此彰显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作为实践智慧学的一致。

(卢雪崑教授做线上主题演讲)

 第二位主题发言人是来自武汉大学国学院的郭齐勇教授,他以《性智到体知——现代新儒家的本体-认识论》为题,以宋代张载对德性之知和见闻之知的区分以及朱陆之间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为引子,提出现代新儒家从熊十力、牟宗三、杜维明到成中英等学者都对本体-认识论有相关讨论,这说明现代新儒家对知识问题的看法不同于西方,而发展出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本体-认识路线。郭齐勇教授指出,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本体-认识论已被解构,儒学的超越性更加不足,德性认识论如何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最后,郭齐勇教授希望我们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学习并转化从孔子到现代新儒家的智慧,以仁智勇来应对、化解人类面临的危机。

                          (郭齐勇教授做主题演讲)

611日下午至612日下午,与会学者分别进行了六场分组讨论。复旦大学徐波副教授的发言反思了牟宗三对佛教存有论的建构。湖北大学的肖雄副教授就牟宗三的“分解说”与“圆融说”做了关系厘清。重庆行政学院的徐昇老师讨论了牟宗三消化康德背后的感知逻辑。我院的黄敏副教授围绕智的直觉、逆觉体证等概念探讨了牟宗三的本体认识路径。暨南大学刘依平老师对熊十力的作为工夫的知识论进行梳理,指出熊十力的工夫论有证知特点。武汉大学国学院的谢远笋老师分析了从熊十力到牟宗三的体用概念演化。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王林伟副教授对牟宗三早期逻辑、知识论思想进行探讨。华中科技大学廖晓炜副教授反思了牟宗三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612日上午,张永超教授就知识论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展望。华东师范大学的苟东锋副教授认为,中国哲学底本在于名名与生生。华东理工大学的陈迎年副教授对冯友兰与牟宗三进行比较,探讨现代新儒家知识化如何自安。华东师范大学的卢盈华教授探讨了直观的类型和纵向直观的可能。彭传华教授就唐君毅的语言哲学展开讨论。首都师范大学的盛珂副教授对冯友兰解释性的伦理学进行反思。上海大学的曾海龙老师就李约瑟难题探讨了近代中国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深圳大学助理教授王顺然就庄子“吾丧我”探讨了反思主体如何可能。在下午的讨论中,南京林业大学的韩立坤教授考察了熊十力本体论的认识论思想,河北大学周浩翔副教授认为熊十力的经学即哲学,兰州大学的张睿明副教授就唯识学的恒行与别境数分析了熊十力的量智活动机制,西北大学的李强副教授阐发了牟宗三的天下思想,我院的叶云老师对熊十力遮诠的语言哲学进行了探讨。每组发言后还设置了与谈人对谈和报告人回应环节,其他与会学者和线上师生也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

612日下午17:30,第六场分组研讨结束后,本次论坛发起人黄敏老师做了闭幕发言,她对会议全程进行回顾总结,向所有与会专家学者及线上听众、会务工作人员表达了衷心感谢。学者们意犹未尽,畅谈了会后感想和对现代新儒家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景的展望,并就下一届论坛事宜做了讨论。这是我院中国哲学教研室全体老师与各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现代新儒学研究的一次盛会,“现代新儒家与中国哲学知识论工作坊”暨第二届“现代新儒学青年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科学研究

    最新更新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