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院“吟诵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论语》品读会落幕

发布者:陈意萍发布时间:2022-05-2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19日下午,伴随着清雅从容、音韵高古的古琴曲,在哲学院张舜清教授的领诵下,11名身着汉服的学生与哲学院党政领导、系主任、班导师一起品味国学,重温经典,至此,哲学院2022年“吟诵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论语》品读会圆满落幕。

       为传承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20223月起,哲学院面向全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举办“书香哲院”经典读书会系列活动,经过班内评选、专家领读,519日下午,哲学院2022年“吟诵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论语》品读会在文沛楼二楼会议室举行,哲学院院长王雨辰、院党委书记高碧峰、院党委副书记徐江,政治学系主任刘新华、社会学系主任陈薇、哲学系主任何建锋,哲学系张舜清教授,及全体班导师参加品读会。

       8位本科生和3位研究生身着汉服,将自己置身于儒学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论语》中的人格品质、理想追求、人际关系、国家治理四个方面分享了读书感悟。《论语》非常强调人格品质的完善,滕菲、李娜通过分析“孝”的思想,认为对父母长辈要事之以礼。《论语》中的人际关系处理一直是重点内容,杨文杰浅析了友谊观,大学同学之间要“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追求君子之交。《论语》中有关理想追求的内容,也受到了同学们的追捧,郑宇、韦晨依探讨对“仁”的追求,相信“我欲仁,斯仁至矣”;兰静雯通过分析“君子不器”,呼吁大家要立大志、成大器;张李可、马悦通过探讨孔门三乐与“仁”的三重境界,认为君子要有所为、有所争,实实在在地践行仁义,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洒脱,有士不可不弘毅的品质,人生才能有所建树。治国平天下是《论语》的至高追求,杨佩珍、郑雅临通过探讨“无为而治”,倡导恭肃己身,为政以德,把民众与为政者比作鱼水,才能使得国泰民安;王睿探讨国与国之间也要以礼敬之,不可随意攻伐。

11位选手身着汉服分享读书感悟

       经过激烈的角逐,国际关系20级研究生李娜荣获“一等奖”;国际政治21级研究生韦晨依等两名同学荣获“二等奖”;哲学1901本科生王睿等三名同学荣获“三等奖”;中哲20级研究生杨佩珍等五名同学荣获“优秀奖”。班导师何建锋、臧扬勤、李明月、何李荣获“优秀指导教师”。

院长王雨辰为一等奖颁奖

院党委书记高碧峰为二等奖颁奖

院党委副书记徐江为三等奖颁奖

各系主任为优秀奖颁奖

院长王雨辰、院党委书记高碧峰为“优秀指导教师”颁奖

       王雨辰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专业点评。王院长指出,儒学历经两千年生生不息,其生命力之顽强,来源于它的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现如今的生活依然与《论语》里的孝悌、仁义有共通之处。王院长鼓励同学们在品读《论语》的同时,积极践行《论语》中倡导的传统美德。获得本次品读会一等奖的国际关系20级研究生李娜接受采访时表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通过参加此次《论语》品读会,再次加深了对儒家文化精髓的理解,未来一定会身体力行,纵使遇到险阻,也会如书中所讲“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院长王雨辰进行专业点评

张舜清教授带领全场齐诵《论语》

  获得本次品读会一等奖的国际关系20级研究生李娜接受采访时表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通过参加此次《论语》品读会,再次加深了对儒家文化精髓的理解,未来一定会身体力行,纵使遇到险阻,也会如书中所讲“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一等奖:国际关系20级研究生李娜

二等奖:国际政治21级研究生韦晨依

             国际政治1901本科生马悦

三等奖:哲学1901本科生王睿

             国际政治2001本科生郑雅临

             国际政治2101本科生杨文杰

优秀奖:中哲20级研究生杨佩珍

             哲学2001本科生兰静雯

             哲学2101本科生郑宇

             PPE2101本科生张李可

             社会学1901本科生滕菲

优秀指导教师:哲学1901班导师何建锋

                        国际政治1901班导师臧扬勤 

                        国际政治2001班导师李明月

                        国际政治2101班导师何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