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宇飞龙 / 摄影 李佳颖)9月23日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盛福刚应邀来我院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生态史观和唯物史观:日本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谱系”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张佳副院长主持,学院部分博士生和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盛福刚教授从马克思原稿与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第三卷)》版本间差异出发,分析了日本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谱系。他首先梳理了马克思关于环境问题的思想脉络,接着介绍了日本生态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斋藤幸平的学术背景与他的思想理论体系,重点聚焦斋藤幸平提出的“去增长共产主义”理论。随后深入剖析了斋藤幸平的思想体系。他指出,斋藤幸平通过对唯物史观的重新解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生产力至上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的解体,主张从非欧洲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汲取智慧,提出“去增长的共产主义”构想,倡导以使用价值为导向的稳态经济模式,通过缩短劳动时间、实现民主生产、废除资本专制,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盛福刚教授还补充道,对待斋藤幸平的理论需要批判性思考,他一方面试图解构传统唯物史观,另一方面却在“废除社会分工”等主张中,不自觉地重新张扬了唯物史观的范畴,没有对生产力本身进行足够辨析。同时,斋藤对《哥达纲领批判》的引用也尚需斟酌。
讲座最后,盛福刚教授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并与大家深入交流。张佳教授总结发言时强调,生态社会主义研究不应长期局限于欧美视角,而应积极纳入非西方国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