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第三期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学生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哲学院团委、学生会联合倍阅·中南大店承办。第三期训练营于2024年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学生中选拔了40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8讲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道德经》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2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
本期要展示的是哲学院哲学专业2401班黄缘带来的《〈道德经〉学习感悟:学习感悟:从初读到深悟的思想转变》。
《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深邃智慧和哲理犹如浩瀚星河,令人叹为观止。其思想理论,在构建宇宙观、引导人们培养高尚品德、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彰显中国文化魅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参加本次读书训练营之前,我对《道德经》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它于我而言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晦涩难懂的古老经典。虽常听闻其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等名言警句,也偶尔翻阅过一些篇章,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认读和碎片化的理解上,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却十分浅薄,犹如雾里看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觉得它是一种高远而抽象的哲学表述,与现实生活或许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然而,经过这段时间系统深入地学习,我如同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终于踏进了一座光明的智慧教堂,对这部著作有了更新、更深刻、更全面的感悟与理解,内心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礼与认知升华。
开营前,我眼中的《道德经》像是一本充满神秘莫测语句的古老书籍,那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等表述,在我最初的认知里,仅仅是一些富有哲理却又晦涩难懂的言辞,我无法真正领会其背后所承载的宏大思想体系和深刻人生智慧。我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经典语句,却难以将它们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而有效的联系,更无法深入到其形而上的哲学根源层面去探究“道”的真谛。那时的我,更多的是把《道德经》当作一种文化遗产来对待,虽心怀敬畏,但缺乏深入探究的热情与方法。
在读书训练营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导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与营员们的讨论交流以及对原文逐字逐句的精读深思,我逐渐认识到《道德经》所构建的哲学世界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且极具系统性。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的宇宙理论是对世界本质的一种深刻探寻,“道”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超越了我们日常的感性经验,它是宇宙万物生发、运行的根源与规律。这种对“道”的理解,使我开始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以往我更多地关注事物的表象和具体的现象,而现在我尝试去洞察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就如同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寻找那一条隐藏的脉络,这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不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应对,而是思考其深层次的原因和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更是给我带来了思维方式上的巨大转变。在学习之前,我看待事物往往比较片面和僵化,习惯于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然而,《道德经》中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表述,如同一记记重锤,打破了我固有思维的枷锁。我开始明白,世间万物皆处于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动态关系之中。比如,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不再仅仅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是意识到困难与顺利是相对而言的,困难之中蕴含着转化为顺利的契机,只要我们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善于因势利导,就有可能化困境为顺境。这种辩证法思想还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包容和豁达。当与他人发生意见分歧或矛盾冲突时,我不再一味地坚持己见、争个高下对错,而是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认识到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作用,从而寻求更为和谐共赢的解决方案。
在社会治理和个人修身方面,《道德经》倡导的回归自然和无为而治理念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以往,我对“无为而治”存在着很大的误解,认为这是一种消极怠工、无所作为的态度。但通过学习我才明白,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是真正的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为之、不妄为、不强为,遵循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在社会治理层面,这启示执政者应当减少过度的行政干预,营造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让百姓能够按照自然的人性和社会经济规律去自主发展生产、创造财富、追求幸福。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都得益于统治者对“无为而治”理念的践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在个人修身方面,“无为而治”则教导我们要学会放下过多的欲望和执念,不被外界的功名利禄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回归到自然质朴的本真状态。当我们不再盲目地追求外在的虚荣和物质享受,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富足时,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安宁。此外,《道德经》中的诸多思想还让我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感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以水喻德,教导我们要像水一样,具有滋养万物而不争名利的品德。在人际交往中,过去我常常会陷入争强好胜的漩涡,计较得失与名利,这不仅影响了人际关系,也让自己内心疲惫不堪。如今,我学会以更加包容、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关注他人的需求,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与满足,而不再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这种心态的转变使我收获了更加和谐、真挚的人际关系。
在道德修养方面,《道德经》也为我提供了指引。“致虚极,守静笃”,它提醒我要保持内心的虚静,排除外界的干扰和杂念,使内心达到一种空灵的境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内心容易被各种欲望和信息所充斥,难以保持平静和专注。通过对《道德经》的学习,我学会在喧嚣的尘世中为自己留出一片宁静的空间,通过冥想、反思等方式来审视自己的内心,提升自我修养。当内心平静时,我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
对比开营前,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从浅尝辄止到深入探究,从片面误解到全面领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蜕变。它不再是一部遥远而神秘的经典,而是成为我生活中的智慧源泉和行为指南。《道德经》所蕴含的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使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能够以更加从容、淡定的心态去应对,以更加智慧、合理的方式去生活、工作和与人相处。我深知,对《道德经》的学习和领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将继续在这条探索之路上前行,不断挖掘其中更深层次的智慧宝藏,让古老的经典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使自己在其滋养下不断成长和进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