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哲院】“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第三期读书训练营优秀作品⑦

发布者:陈意萍发布时间:2025-08-14

“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第三期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学生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哲学院团委、学生会联合倍阅·中南大店承办。第三期训练营于2024年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学生中选拔了40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8讲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道德经》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2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

本期要展示的是金融专业2301班段雨琦带来的《<道德经>学习感悟》。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这是司马迁对老子思想的概括。《老子》中的老子哲学,主要包括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宇宙观、朴素辩证法思想、“道法自然”的社会《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哲学的智慧,越深入探究,越能感受到其润泽心灵的力量。在深入研习《道德经》的过程中,我对这部经典著作的理解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最初的朦胧认知逐步走向较为深刻且独到的体悟。

开营之前,我对《道德经》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上,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只觉得《道德经》言辞晦涩难懂,其中含义玄之又玄,虽然知道它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哲学著作,但对于其中深邃的内涵缺乏深入的理解。那时的我,更多的是从字面上去解读这些语句,甚至在开营的第一节课将“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翻译得让人啼笑皆非。我在参加读书训练营之前,只将《道德经》视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符号,并未真正理解其背后所承载的宇宙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开始逐渐触及到《道德经》的核心——“道”。“道”作为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是一种超越感性经验的存在,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与本体。老子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挣脱了对事物表象的依赖,深入到形而上的层面去探寻世界的本质。这使我意识到,我们日常所感知的世界仅仅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道”则是隐藏在这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永恒规律与秩序。例如,自然界中的四季更替、昼夜轮回,看似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但实际上都是“道”在其中起着主宰作用。这种对“道”的初步理解,让我对世界的认知从单纯的直观感受上升到了对其内在规律的思考,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丝指引方向的亮光。而在领读人的带领下,我感受到了晦涩难懂的文字下独特的文化魅力,老师独特的理解与解释让我深入体会到了哲学的奥秘,对上帝的解释,让我感受到了神话体系下人的智慧。

在对“道”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对《道德经》的深入思考与了解又给我带来了新的震撼与启示。老子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往我看待事物往往是非黑即白、片面孤立的,然而《道德经》的辩证法思想教会我要以一种全面、动态的眼光去审视世界。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就如同人生中的困境与机遇,困境中蕴含着突破与成长的机遇,而机遇中也潜藏着可能导致失败的危机。这种辩证思维使我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不再盲目地抗拒或逃避,而是尝试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开营之前,我印象中对道德经最深的就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理念。而回归自然与无为而治也是《道德经》所倡导的重要理念,虽然在我参与的几次授课中尚未提到这部分的具体内容,但是在几次授课过程中老师也在穿插着介绍这种观念。老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之道,不刻意去追求功名利禄,避免过度的人为干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陷入了对物质的无限追求和对功成名就的狂热渴望之中,身心疲惫却又难以自拔。而《道德经》让我重新审视这种生活方式的意义与价值。回归自然并非是要我们消极避世,去过一种原始的田园生活,而是要在内心深处保持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境,尊重自然规律,不逆天而行。无为而治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得失荣辱。当我尝试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时,我发现自己不再被焦虑和浮躁所困扰,能够更加专注于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内心也逐渐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满足。

对比开营前对《道德经》的懵懂认知,如今我深刻体会到这部经典著作对我思想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它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人生指南,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在对《道德经》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独到体悟。

我愈发认识到,《道德经》中的智慧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它能够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与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惑产生深刻的共鸣。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疏离、精神空虚等。而《道德经》所倡导的回归自然、和谐共生、少私寡欲等理念,恰为解决这些现代性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启示。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若能遵循自然之道,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便是对“道法自然”理念的一种践行。

此外,《道德经》的思想还让我领悟到人生的境界在于内心的修炼与升华。真正的强大并非是外在的功成名就、权势地位,而是内心的宁静、笃定与包容。一个能够领悟“道”的人,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世间万物的起伏兴衰,不被外界的喧嚣与诱惑所动摇,坚守自己的本心与良知。这种内心的境界,如同深山里的幽潭,深邃而平静,能够容纳万物却又不为外物所扰。在追求这种境界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与独立,不随波逐流,以一种更加豁达、超脱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

在《道德经》的学习之旅中,我从最初的浅尝辄止到如今的深入探究,每一步都伴随着思想的成长与蜕变。这部经典著作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智慧之路,让我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我深知,对《道德经》的理解与感悟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将继续在这部经典的智慧海洋中遨游,不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院新闻

    最新更新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