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哲学院“哲思学堂”青苗班学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主题学习,围绕学习内容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与学习心得。
学习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青少年价值观”两会提案精神的心得体会
国政2401胡梓琪
在本次团课学习中,我深入学习了团中央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青少年价值观”的两会提案精神,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更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指南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扎根五千年文明沃土,又要以文化自信为基,塑正价值观、端正行为准则,让青春在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中焕发更加蓬勃的力量。
一、文化为根:在传承中筑牢价值观基石
提案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团课中,我们通过诵读经典、学习传统礼仪、感悟历史人物精神,重新认识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品格,“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这些文化基因,正是我们抵御浮躁风气、明辨是非的“精神疫苗”。例如,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中,我懂得了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思中,我认识到价值观必须落地为实际行动。
二、实践为径:在行动中践行文化精神
团课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引导我们将文化精神转化为日常行为。我们参与了社区非遗文化宣传、传统节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体会“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修身之道。提案指出,要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这让我明白:真正的文化传承,是让《论语》中的“仁爱”化为同学间的互助,让“克己复礼”体现在校园文明礼仪中。作为团员,我们更应带头践行,比如在网络上抵制“戾气”,用谦和的语言传播正能量;在生活中勤俭节约,拒绝浪费,传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朴素美德。
三、创新为翼: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团课中,老师提到传统文化教育需适应青少年特点,善用新媒体、文创等载体。这让我联想到“故宫文创”的走红、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的出圈——传统文化并非陈旧古板,而是可以通过创新表达直击人心。作为Z世代青年,我们应当用青春创意为文化传承注入活力:用短视频讲述非遗故事,用漫画解读《道德经》,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每日一句古文”打卡……让传统文化“破圈”传播,成为同龄人的“潮流”。
本次团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准人生航向。未来,我将以提案精神为指引,既做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更做传播者和践行者,让文化自信成为青春最鲜亮的底色,以“观”正心、以“行”致远,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文化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