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EL“哲思南湖”读书小组《共产党宣言》读书会暨中期成果报告会

发布者:王路芳发布时间:2025-04-02

(通讯员 胡莹 吴银霞)纸舟载月,墨浪翻星。20253月2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UEL“哲思南湖”读书小组于文沛楼二楼多功能会议室成功开展“《共产党宣言》读书会暨中期成果报告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张佳教授出席指导,马研会读书小组督导员袁睿玲、关馨线上督导,吴银霞主持会议,小组全体成员参加。

会议伊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志愿者、读书小组督导员袁睿玲、关馨进行自我介绍。指导老师张佳教授系统梳理了读书小组自2024年12月30日启动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期待全体成员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理化阐释,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青春智慧。

随后,小组成员围绕《共产党宣言》及其相关内容交流研读心得。

万雯同学系统阐释了《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她首先结合印象派绘画《煎饼磨坊的舞会》等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19世纪资本主义现代性在物质生产与审美文化层面的多维表征,并强调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不同于后现代主义对启蒙理性的解构,它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来揭示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论证人类解放的必然性。刘静同学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哈贝马斯对现代社会的诊断及其理论贡献。她指出,哈贝马斯通过公共领域的重建和交往行为理论,推动主体间的理性对话达成共识,从而制约殖民化趋势的做法,难以撼动资本权力结构,其改良主义路径缺乏现实革命动力。黄俊溶同学系统梳理了《共产党宣言现代性的内涵与矛盾。在肯定资本主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重点揭示其内在悖论:劳动者沦为商品、阶级对立加剧、全球化扩张伴随殖民剥削,以及意识形态的操控。郑亚岚同学具体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与矛盾和交往理性的理论渊源。她指出,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对抗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理性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翟高同学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展开分析。他强调,现代性既是理性化、工业化与全球化的进步体现,也蕴含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深层矛盾,而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批判,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紧接着,小组成员分享《共产党宣言》的阅读感悟。易宗星同学指出,《共产党宣言》是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最重要的单篇政治文献。虽然关于革命的某些具体策略当时就很快过时了,但170多年来,它始终吸引着人们去阅读,并且始终能够得到教益。钮晓艳同学认为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矛盾的科学分析提出的历史趋势,这种理想兼具批判现实与指引实践的双重功能,与乌托邦的纯粹幻想有本质区别。董意同学通过文本再现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宣言》中的斗争精神是什么,并以“外卖员”的抗争实例,揭示了当今社会劳动者对数字时代下平台的反抗。

共产党宣言》读书会结束后,指导老师张佳教授对读书会的开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以《共产党宣言》的读本为例,就如何更好阅读原著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立足原著核心要义,通过理论溯源夯实学理根基,注重结合社会实践阐释当代价值;第二,构建文本与现实的互文性关联,聚焦时代命题设置研究切口,实现经典阐释的实践转化功能;第三,创新概念链—问题域研读模式,突破传统三段式解读框架,通过核心概念的谱系化梳理形成立体化认知图式,推动深度阅读与批判性思维的协同发展。而后,马研会督导员袁睿玲、关馨就读书活动效果、成员参与程度等提出优化建议,鼓励读书小组不断开阔视野、磨砺笔锋,推动读书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学术论文。

凝铸真理力量激扬时代新声本次《共产党宣言》读书会暨中期成果汇报会在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中圆满落幕。活动现场既有对经典文本的深耕细读,又涌现出诸多富有创见的当代诠释,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活的生命力。


科学研究

    最新更新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