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高逸菲/摄影:徐紫薇)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社会实践小组于7月3日至7月30日深入江苏省江阴市宗言村,开展了一次以工业发展、安全生产及宗教信仰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围绕“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主题,实践小组深入村庄,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和现场记录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了宗言村在工业发展、农业保留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现状与挑战。
在工业发展方面,宗言村依赖地租经济模式,通过出租厂房和土地获取经济收益,推动村集体收入的增长。然而,实践小组在走访多家工厂后发现,部分工厂的设备老化、管理相对松散,安全生产问题依然存在。一位工厂负责人坦言:“我们的设备已经使用多年,虽然还能正常运行,但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希望能够有机会进行升级改造。”调研队员们也注意到,一些中小企业在安全标准的执行上存在不足,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和改善措施。
除了工业,宗言村的农业保留情况也引起了实践小组的关注。虽然村庄的经济重心逐渐转向工业化,但农业用地依然在村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走访农田时,村民告诉我们:“虽然村里的经济现在主要靠工业,但我们这些农田还一直保留着。这里种的水稻和小麦,大部分是由外来的大户农民承包经营,他们用了不少新技术,产量是上来了,但口味没有以前好吃了。”实践小组注意到,工业用地的扩展与农业用地的冲突日益突出,如何在经济发展与农业保留之间取得平衡,仍是宗言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外,实践小组还与村委会干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了宗言村在村级治理、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村委会干部向调研队员介绍了近年来通过地租收入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例如,通过修建集中居住区“和谐苑”,为村民提供了现代化的居住环境,配备了健身器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极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然而,村干部也坦言:“虽然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但在社会分层、收入差距等问题上,我们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小组成员不仅对宗言村的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也对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工业与农业的平衡、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社会分层的矛盾,都是乡村振兴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议题。实践小组成员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总结调研成果,并结合理论学习,为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参考和实践支持。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的机会,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通过与村民的面对面交流和深入调研,实践小组成员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现实挑战,激发了他们在未来学习和研究中更加关注农村问题、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