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黄舒婷 许玉浩)2019年5月11日,“形而上学与逻辑”小型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澴楼320教室召开。本次会议由我院青年教师自发组织举办,有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延安大学、以及本校哲学院和法学院的20位专家参加本次会议。
此次研讨会为期一天,分为上午下午两场,分别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志荣副教授和王成军老师主持,共有十位学者围绕主题做出了发言。
上午九点整,本次研讨会发起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周志荣副教授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动机和主题并宣布研讨会正式开始。清华大学哲学系王路教授首先发言,他认为所有形而上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研究,提到了“being”被译为“存在”有其缺陷,阉割了系词的含义,而后又探讨了“是”与“真”的重要问题。王路教授的发言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引人深思。随后,各位专家学者就这一主题的不同切入点做出了详细报告和激烈讨论。华中科技大学徐敏副教授作了题为“空名与反事实条件句”的报告,介绍了反事实条件悖论,以及五种候选解决方案;湖北大学宋伟副教授作了题为“穆勒论命题的含义”的报告,他首先区分了命题、判断与命题的含义这三个概念,然后介绍了穆勒对命题含义的内涵解释,以及穆勒提出的“存在”、“共存”、“相继”、“因果”、“相似”这五种划分事实的方法;华中师范大学陈吉胜老师以“名称作为严格指示词可以有涵义吗”这个问题为开端,介绍了卡普兰、克里普克以及萨蒙这三位哲学家对“直接指称”理论看法,并提出了他对描述指称论(语义层面)的强理解与弱理解。
下午两点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成军老师,主持研讨会再度开始。延安大学刘萌老师作了题为“形而上学何以为康德的先验逻辑奠基”的报告,他对形式逻辑与先验逻辑的关系问题产生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之间的矛盾做出了分析,并对“a-b-x”判断结构对《纯粹理性批判》的影响作出了论证;武汉大学包向飞教授讨论了“外部世界的存在与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几种观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斌副教授作了题为“批判哲学的双重旨趣”的报告,介绍了康德对其批判的双重旨趣的交代;武汉理工大学杨海波老师作了题为“弗雷格与分析悖论”的报告,介绍了弗雷格在《算术哲学》中所提及的分析悖论,以及弗雷格1894年对这一悖论的解决方案,探讨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李光恩探讨了“真假与善恶及其内在联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志荣副教授作了题为“直觉主义的形而上学困境”的报告,介绍了达米特的证实主义的意义理论和普拉维茨的批评,总结了直觉主义所面临的形而上学困境。
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继成教授对此次研讨会的圆满完成做出了总结,他指出到场学者、专家们发言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逻辑学开展今后的学科工作很具启发;他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并邀请各位专家常来莅临指导、讲学和做客。在阵阵掌声中“形而上学与逻辑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