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黄娟)12月27日下午,哲学院第二届“诗想之声”跨年诗歌朗诵会暨哲学沙龙在文沛楼二楼哲学院会议室举行。参加此次跨年诗歌朗诵会暨哲学沙龙的,除了哲学专业的师生外,还有来自我校法学院的部分师生以及来自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同仁。
本次诗歌朗诵会暨哲学沙龙的主题是“诗人在时代中的责任”。这一主题乃是对于十九世纪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面包与酒》中那个著名的诘问——“在这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的直接呼应。尽管在这一百多年间,荷尔德林的这一质询得到了无数的诗人与思想者们(如海德格尔)的回应,但在今天,这个在物质上空前丰富,然而在精神上却又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贫乏的时代,这一质询不仅没有终结,甚至还以更冷峻的语调,更惊人的音量回旋在这个时代的上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肃性与紧迫性。哲学院的学人们向来是一些勇敢、敏锐,且始终对于人类崇高的价值与人类生存的意义抱有深重关切的“火热的灵魂”,选择“诗人在时代中的责任”作为本年度跨年诗歌朗诵会暨哲学沙龙的主题,就是要用思想与行动来切实回应荷尔德林的诘问,展现我们自己在这个实用主义至上的贫乏时代、在当前喧嚣浮躁的校园文化中努力突围的姿态与决心。
整个沙龙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个是“诗人与诗歌的本性”,一个是“诗人与诗歌在时代中的责任”。围绕着第一个问题,在座的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哲学院刘斌老师认为,诗是具有“密度”和直击灵魂的生活经验,基于此,他对于曾经非常流行的以汪国真的诗为代表的诗歌写作风格做出了批判,认为那样一种所谓的“诗歌”太“轻”,属于“伪诗歌”。黄敏老师也认为,诗应该是对本真日常经验的一种表达,它揭示的是我们日常经验、日常语言背后那隐秘的、尚未被反思的意义,诗人则承担着对我们的语言进行打磨、抛光的任务。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叶李老师进一步指出,诗歌是诗意表达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密度表达,它勾画的是一个像现实世界但与现实世界仍保有距离的世界;由于日常语言的磨损,人类才需要在诗歌中重塑语言的形式,成为“词语找到的人”。王成军老师则从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在东方与西方的起源出发,认为诗人就其本质来讲应该是沟通圣、俗两个世界的“祭司”,他的语言是既显明又隐秘的,他的表达,也即我们所说的“诗歌”则是搭建在现象世界与实在之间的“桥梁”。哲学院的孙溪等同学则从他们对于流行歌词的感受出发,提出了他们对于“诗意”的理解,认为“诗意”或“诗歌”不应该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对第二个问题,来自哲学、文学和法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诸位学者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张舜清老师从他所喜爱的中国传统诗歌提出了他对于诗人之责任的疑惑,他提出的“王维(重私人生命体验的表达)和杜甫(重社会责任的承担)的诗谁更高明”的问题发人深省。刘斌老师借助于对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无论谁发现了马蹄铁》一诗的文本分析,阐释了他所理解的诗人所担负的责任,认为它应该是表达个人经验以及承担公共责任的统一。朱松峰老师则从海德格尔哲学的角度,指出所谓“责任”(responsibility)本质上就是一种“回应”,因而,诗人的责任就是在一种“疯狂的”、“出神的”状态中对于存在的回应。公共管理学院的姚健老师则试图从“移情”这个概念来讨论诗人的个人经验所具有的“公共性”问题。最后,大家对于诗人在时代中的责任形成了大致统一的意见,此即,作为对我们的生存有着最为敏锐感受的个体,诗人的责任既在于对于时代之弊病的揭示,对于人类苦难的悲悯以及人类崇高文化与价值的传承,也在于通过私人经验的表达来回应存在之叩问,在这个意义上,“王维”们和“杜甫”们并无高下之分,他们都是承担起了诗人之责任的伟大诗人。
除了热烈而深入的理论探讨之外,与会的嘉宾们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诗歌朗诵。武汉大学的叶李老师、中南民族大学的蔡鹏飞老师、上海交通大学的赵丽娟博士、我校法学院的腾毅老师、哲学院的黄敏老师等嘉宾为大家呈现了中外诗歌中的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从希伯莱圣典中的《诗篇》到T.S. 艾略特的《空心人》,从马克思的《致燕妮》到戴望舒的《雨巷》,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之中,他们的朗诵为大家奉上了丰美的精神盛宴。而刘斌、王成军两位老师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原创作品,为沙龙现场带来了诗意的涤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哲学院办公室主任陈春英老师还在现场高歌一曲,用百转千回的美妙歌声将整个沙龙活动的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
“诗想之声”跨年诗歌朗诵会暨哲学沙龙是哲学院于2017年底开始举办的一项跨年活动,每届选取一个与诗歌相关的主题,从哲学、文学等多学科角度对之进行探讨并进行现场诗歌朗诵以及其它文艺表演。这个活动不限专业,不设门槛,面向所有热爱诗与思的人开放,两年来,除哲学院本院的师生之外,还吸引了武汉地区多个高校的具有哲学、文学、法学、外语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这个活动的主旨,不仅在于增进哲学院内部不同专业师生之间的情谊,增进哲学与文学等其它学科的对话,增进哲学院同兄弟院校的交流来往,为哲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展示精神生活的魅力与崇高价值,培育他们的健全人格与高尚情操,还试图为提振中南大作为一所人文社科大学应该具有的人文气质,塑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博文明理”的校园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下一年度的“诗想之声”跨年诗歌朗诵会暨哲学沙龙活动可能会走向社会,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扩大其社会效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在这个浮躁时代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它会成为我院一个兼具人文情怀与社会公益功能的品牌活动,成为我院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的又一典型案例,并且成为中南大校园文化图景当中最具亮色的板块之一!